Close Menu
    What's Hot

    寵物殯葬亂象頻傳  林珍羽議員提三建議  促臺北市建立寵物殯葬自治條例

    2025 年 5 月 15 日

    黃偉哲表揚「台新青少年志工菁英獎」學子 肯定奉獻志願服務精神

    2025 年 5 月 15 日

    屏東縣免費心理諮商服務 守護民眾心理健康

    2025 年 5 月 15 日
    Facebook X (Twitter) Instagram YouTube
    • 廣告刊登
    • 合作提案
    Facebook Line
    是新聞網
    • 首頁
    • 焦點
    • 政治
    • 財經
    • 生活
    • 地方
      • 大台北地區
      • 宜蘭區
      • 桃竹苗區
      • 中彰投區
      • 雲嘉南區
      • 花東區
      • 高屏區
      • 離島
    • 健康
    • 房產
    • 宗教
    • 旅遊美食
    • 影音
    • 專欄
    • 市快
    是新聞網
    首頁 » 專訪/醫療人力面臨大缺工!賈蔚揭護理荒背後3難題
    生活

    專訪/醫療人力面臨大缺工!賈蔚揭護理荒背後3難題

    台灣線報編採中心2025 年 5 月 15 日
    Facebook Twitter Line 電子信箱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e 電子信箱

    桃園市立醫院的設立向來是許多人關注的政策,市長張善政日前公布選定在八德霄裡,《桃園電子報》專訪了衛生局長賈蔚,說明整個評估及決策的過程,也連帶對醫護人短缺上提出一些想法,另在帶狀泡疹疫苗補助,賈蔚在構思與一些公共衛生政策結合,讓這相當昂貴的疫苗增加多一些附加價值。

    S 76595264 0
    《桃園電子報》專訪了衛生局長賈蔚,說明整個評估及決策的過程。圖:陳儒賢攝

    桃園市立醫院一直是許多人關心的議題,賈蔚表示,市立醫院其實講了很久,從鄭文燦時期就開始構思,大家都知道要成立一家中大型不是那麼容易,更何況市立醫院是要承擔不同一般醫院的角色又更加困難,他去年9月底到任,那時市府已經清點出19個有可能成為市立醫院的地點,衛生局也委託了專業的顧問公司做全面盤整這些點的各自優勢。

    1745298770905
    經過兩階段大家共同考量後,剩3個地點報市長決定,最後選定在八德目前霄裡公園現址。圖:資料照

    賈蔚說明,首先是考慮的是基地面積是否夠大,太小的話會讓服務機能受限,另外不能太偏向山區或海邊,這確實有些困擾,桃園山海行政區地理面積大,醫療資源相對不足,但如投入太多醫療資源設立市立醫院,又會對大多數桃園市民在服務上不方便,所以交通便捷性是重要的考量。另外就是所屬土地是公有地?私有地?還是市府土地?是否容易取得?從這幾點經過兩階段大家共同考量後,剩3個地點報市長決定,最後選定在八德目前霄裡公園現址。

    賈蔚表示,市長公布後不管是市民或是民意代表,反應都還正向,當然還是會有人覺得為什麼不在大溪、復興等區,市府思考還是要讓大多數市民較方便的地方,而且那塊地所有權市府的占比高,土地的取得上較容易解決,就長期發展上,霄裡也在南北桃園交界位置。

    1745300759464
    就長期發展上,霄裡也在南北桃園交界位置。圖:截自google街景

    另一個影響桃園市立醫院設置因素是,衛福部以前對桃園醫療次區的畫分,賈蔚表示,桃園之前只有南北兩個醫療次區,由於施行已久,病床數額早已用滿很難再增加新的病床,現在大家用人口數每增加萬人可以增加多少病床數來計算,看來北桃園的病床數是足夠,但其中很大比例是長庚一家醫院撐起來的,且長庚醫院服務的病人40%是外縣市民眾,所以對桃園來講整體病床數還是不夠,除了不夠外,桃園南北病床數還分配不均,所以衛福部這次全國盤點後,做了一些修正,桃園多劃設一個醫療次區,增加了病床數,桃園市府也才能在新的次區公布後決定市立醫院的計畫。

    賈蔚表示,醫療次區的概念是,一般民眾在桃園市範圍內發生重大意外或疾病時,能在多久時間內找到一間有能力處理醫療的醫院,現在大家最大共識是在30分鐘車程內,目前是以此劃分不僅以人口數比,有些地方很大但人口很少就很困難,在地廣人稀的地方有能設置有能力24小時全天候處理急重症的中大型醫院,不是只要有醫生就可以,而是要有整個醫療團隊,是相當大的投資。

    清華和中央兩所大學都有意願興辦醫院,市府也撥了兩筆土地給他們,賈蔚表示,的確一開始是希望兩所大學與市府合作,成立大學附設醫院同時也是市立醫院,但其中困難是,這兩所大學都沒有醫學院,清華雖然有後醫學系但人數很少,所以必須要另外找有足夠能力的醫療財團法人,之前找了高雄醫療大學合作,後來生變,由於兩所大學進程沒有那麼順利,因此決定雙軌並行,衛生局自己規劃。

    賈蔚說明,霄裡的市立醫院目前規劃499床,是區域醫院的最上限,清華、中央設醫院目前市府仍未放棄,像雙北市市立醫院都不只有一間,市立醫院如果要提供完整的服務,可以不只一間,每間大小不同、定位不同,如可以,會與兩間大學醫院朝市立醫院聯盟的方向合作。

    賈蔚表示,民眾和議員會那麼關心市立醫院的議題,是平時市民到醫療院所時沒有那麼快得到所想要的醫療服務,於是會透過議員關切,尤其是在病房等待方面,這反應了台灣醫院現階段的困境,其實醫院現場依據實際狀況各個民眾醫療的急迫性做判斷,特別在急診室,如一個盲腸炎病患必須要立即開刀,醫院一定不會等到有病床才開。

    關於全國普遍的醫療人員不足現象,賈蔚表示,他覺得現在最難做的官員是健保署署長,大家都在喊錢不夠。津貼先補助大夜班、小夜班護理人員是有些道理的,會讓護理員無法長期待在這職場,很多人入職一段時間就想要換跑道,其中一個影響的因素是輪大小夜班的護理人員很難兼顧到家庭,另外體力隨著年紀增長也會下降,所以很多護理人員做到夠資深時就希望白天班的占比多一些,甚至不需要輪大小夜,醫院是有一些調控的機制,輪大小夜班會有加給,雖然有津貼但仍無法讓大小夜班人力穩定下來,所以衛福部編預算加大誘因。

    賈蔚表示,其實白天班是醫療行為進行最頻繁的時候,大小夜班病人大都在休息,只是輪班比較辛苦,這樣多給給付又造成白班護理人員的被剝奪感,當然很多人也可以說大家一起輪不是就好,這樣又回到先前照顧家庭、體力等問題,衛福部現在也開始慢慢調整白班的給付,總歸一句話就是護理人員太辛苦。加上這幾年民眾以消費者態度對待護理人員,也讓護理人員覺得專業沒有被尊重。

    20967339
    跟護理的專業相關性不是那麼強,這些應該分出來,讓護理輔助人力去做,減輕護理人員和家屬的負擔。圖:截自freepik

    至於該怎麼解決護理人員不足的問題,賈蔚認為,第一要從護理輔助人力大幅開放來做,護理師在醫院有些工作是不需要護理專業的,如生活照護、病人的個人照護,這跟護理的專業相關性不是那麼強,這些應該分出來,讓護理輔助人力去做。當然護理輔助人力也要經過訓練,這樣可以減輕護理人員和家屬的負擔。

    第二是現在醫院評鑑和醫病關係問題,以前大家口頭講一下注意事項就可以了,後來光講不行必須要有書面紀錄,變成文書工作越來越多、同意書越來越多,讓護理人員在8個小時工作時間內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在做紀錄文書工作,因此現在AI的技術台灣應在醫療界文書工作上好好發揮,台灣的私人醫院不是不願意做這方面的投資,真的是醫院沒有大家想像中的賺錢。

    賈蔚表示,所以要大家尊重護理人員的尊重,護理人員自己也要贏得大家的尊重,護理人員做的事就要是護理專業做得事,不是外勞、幫傭,有專業的表現民眾才會肯定,再加上給實質回饋才可以留得住人,醫院中不僅只有護理人員,還有藥劑師、檢驗師、放射線師,大家可以回想新冠疫情的時候醫檢師的工作量暴增多少,現在這些市場人力也不是那麼足夠,台灣現在醫療環境面臨很大的挑戰,這也是他在局長這個位子上怎麼吸引年輕醫療人員可以回鄉服務。

    適度調整護病比也是一個思考方向,賈蔚表示,但現在好像只要有人敢調整護病比好像就是十惡不赦,而護理界會堅持護病比入法是他們最後的吶喊,以往大家不是那麼重視護病的照顧比例,使得有些醫院因為經營成本或要拉大利潤,訂定了不合理的護病比。當然合理護病比必須要訂,但如訂死完全不能更動就有些過頭了,實際狀況下應該有留有一些調整的彈性,比如在醫院的管理者認為護理人員一個班合理的照顧病人是10個人,但在某些特殊狀況,如大家手上都已經滿額,突然來了一個要做緊急]做心導管手術的病人,這時如果護病比入法定死大家都不能收,結果醫療延誤造成病人死亡或重大傷殘,會不會又造成一些爭議,這對民眾絕對不是好的。所以護病比當然要訂,但不可以定的死死的,要留有彈性讓醫院有緊急應變的暫時調整,這樣就不會出現農曆過年期間諾羅病毒急診室等病房的情形,護病比不該成為緊箍咒,應該有條件的把它配套設計好。

    1745302115018
    護理界會堅持護病比入法是他們最後的吶喊。圖:資料照

    在住院整合照護上,賈蔚表示,利用到人都很滿意,每個病人只要付6百到1千多元,護理人員也很滿意,來的護工是經過訓練的,至少餵食、翻身都沒問題,但整體實施成效卻不太好,很多人想用卻用不到,這問題最關鍵在來照護的照服員,通常一個照服員照顧1個病人24小時會有3千元的收入,現在整合照護的照服員上12小時班,照顧4個人,所得大概可以到1千8,這態樣讓照服員覺得雖然工時縮短了但工作量增加了,照顧一個病人時晚上跟著並人一起休息也有收入,現在是回家睡覺但沒有錢,因此誘因相對降低,照服員都想接單個病人反而不願投入整合照護病房,其實照服員不在意工時、工作量,他們在意的是總收入,這是市場因素,這制度設計時很多醫院都申報要,但最後執行不到五成,原因就是找不到照服員。

    居家安寧和在宅重症照護方面,看來成果有限,賈蔚表示,健保署現在推在宅照護對象是相對穩定的感染症患者,如泌尿道感染、社區型肺炎、蜂窩性組織炎、皮膚軟組織感染等,這些感染用口服藥的確不容易壓下來,必須要住院注射抗生素,注射後如沒有其他併發症,這些病患是穩定的,現在抗生素越做越好,以前一針藥效是6小時,慢慢延到12小時,現在藥效有24小時,住院病患可能上午打完一劑後就整天都沒事,或許到下午會有點發燒,給了退燒藥後,到隔天上午才打下一劑,所以穩定的感染症一天只要一劑長效型抗生素,這樣的病人占一個病床的確很浪費,因此如果醫生評估病人病情穩定又有自理能力,會讓這個病人回家把病房空出來,回家後就由護理人員到家看護。

    這聽起來都很理想,但醫護人力就會節省嗎?一個護理師在醫院上班可以照顧10個病人,如果往病人家裡去,1天要跑10個點,可能很難,護理師1天頂多能跑5個點,照顧的人變少老,如果還要醫師配合,醫師在醫院工作是相當忙碌的,是否有這時間,當然衛福部有設一些條件,如果病人穩定可能只要到家裡看一次即可,但護理師要給藥就一定要到現場,透過視訊讓醫師檢視。

    3064
    如果醫生評估病人病情穩定又有自理能力,會讓這個病人回家把病房空出來,回家後就由護理人員到家看護。示意圖:截自freepik

    因此就人力來講並沒有少多少,再者很多家屬不放心,一天打一次抗生素,如果下午又發燒,家屬又會擔心是否要送回醫院,在醫院可能拉個鈴護理人員就會來處理,在家裡只能打電話詢問,變成護理人員除了到宅外又隨時要接家屬的電話。

    賈蔚表示,有一次與健保署的官員聊天時,曾建議在宅照護不一定只限制在穩定的病人,或許可以加入病情末期的病人,所謂末期病人,並非只是癌症末期,一些器官衰竭末期、心臟病末期、肝臟衰竭末期均可納入。如肝臟衰竭末期病人常會有腹水,呼吸太喘等問題,到醫院放水就會舒服,心臟衰竭病人常行動受限不能爬樓梯,後來走路可能都不行只能臥床,最後連臥床躺平都會困難,這些器官衰竭末期病人,有很多是只需要症狀控制,家屬把病人帶到醫院治療,但他們是不會好的,在症狀治療後會短暫緩解,過幾天又會出現症狀,像這類病人應該也是可以在家看護,由醫護人員到家放水讓病人舒服,不需要一直跑醫院。

    賈蔚表示,這就是居家安寧的概念,但現階段要申請居家安寧有些程序,需要醫師先診斷過作居家安寧緩和收案,不收案健保就不會給付,他覺得應該盡量放寬,當然有人會擔心會有浮報的問題,但應該要讓家屬方便。

    此外安寧照護的觀念還是要進一步推廣,賈蔚表示,有些醫師其實不太願意放手讓病人進入安寧照護,總是認為在醫師照顧下還可再活一兩年,安寧照護好像就把病人放棄了,其實安寧的概念不是如此。

    賈蔚舉例,如果病人家屬突然有一天跟醫師說,病人昨天過世了,你是那位醫師如果沒有感到驚訝,認為在自己預料中,那就要回頭問身為主治醫師,是否有在病人生前告知病人,讓他有足夠的時間規劃自己生命最後階段,如果沒有做到這點,這醫師的安寧概念是不完整的,有時候很多家屬有這想法但難以開口,如果醫師也不說,會讓病人流失掉生命末期的規劃。

    1745905089029
    中央疫苗補助是在群體公共衛生的考量。圖:資料照

    議會上個會期有議員提及施打帶狀皰疹疫苗補助的問題,賈蔚表示,這疫苗要打兩劑需要1萬8到2萬元,這疫苗中央沒有補助是因為這不是高度傳染性疾病,中央疫苗補助是在群體公共衛生的考量,這病症一旦得到對個人的確相當困擾,會產生的神經性疼痛,即使好了還會有一定比例的人會有頑固性疼痛後遺症,但這僅對個人生活品質造成的影響,對公共衛生的危害小,這也是很多縣市遲遲沒有開放補助的原因。

    賈蔚表示,這疫苗全額補助太昂貴,現在很多縣市的做法是有條件的部分補助,至於所謂有條件該開放給誰?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中低收入戶,但開放補助1劑他們有能力打第2劑嗎?如果開放全額補助,資源會太過集中在中低收入戶,其他人反而享受不到,所以當初在思考項這一苗補助時,就與中低收入戶脫鉤。另有人說那補助重大傷病患者,這些人的確可能因為免疫力下降併發帶狀皰疹,但免疫力低下的病患就沒有經濟能力打疫苗嗎?其中可能沒有必然關係。

    賈蔚認為,這項補助如果要做比較偏向是福利政策,因此思考必須要跟自我照顧健康意識好的人連結在一起,再加上一些公共衛生條件,如預立醫療決定書的簽訂。

    賈蔚表示,會這樣想是看到很多統計,國人在人生命最後一年大概用掉醫療資源的20%以上,很多人在那階段進入加護病房,花費大量醫療資源,插著管被綁在病床上可是病情不見得會好,也不一定能解除痛苦,如果能問他們,很多人是不希望如此,那要怎麼避免走到這地步,就是預立醫療決定書,醫護人員才能遵從病人的意願,也才能避免家屬屆時內心掙扎不知該是否放手,所以自己要為自己決定,而且可以節省一些無效醫療,這是人生重要的決定,越多人越早表態,在醫療運作上會更有效率,因此這看似無關,但希望藉由這項福利政策去讓民眾先想一些。接下來會加上更多條件,如癌症篩檢,國健署已經有很多免費的癌症篩檢,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很好而忽略,如果一位民眾都做完國健署的癌症篩檢,表示他對自我健康意識維護良好,衛生機關也該給些正向回饋,這是衛生局目前對帶狀皰疹疫苗補助的思維,還在構思中。

    資料來源:https://twline365.com/2025/05/836806/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e 電子信箱
    編採中心

    優質推薦

    優質推薦

    優質推薦

    相關文章

    從選美到城市領袖 藍郁晴打造女性影響力新典範

    2025 年 5 月 15 日By 編採中心

    高雄議員李雅芬 爭取高大特區、楠梓增設國中、小學

    2025 年 5 月 15 日By 編採中心

    從無牙回復有牙 從齒咀嚼樂齡生活

    2025 年 5 月 15 日By 編採中心
    百萬神知識
    復華00929
    豐存股
    豐存股 股利再投入
    我們在這裡
    • Facebook
    宅在台灣
    • 首頁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與免責同意書
    • 投書聲明
    • 廣告刊登
    • 合作提案

    希立媒體行銷有限公司   統編93649988

    上方輸入關鍵字並按下 Enter 來搜尋,或按 Esc 鍵取消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