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佳坊/嘉義報導嘉義縣日前接獲通報,一名懷孕36週的孕婦感染李斯特菌症,該名孕婦因出現發燒症狀送醫,並緊急產下一名發燒男嬰。所幸經醫院細菌培養檢查,男嬰結果為陰性,目前狀況穩定。衛生局提醒,免疫力較弱者,特別是孕婦,在懷孕期間應格外重視飲食衛生與手部清潔,選擇新鮮煮熟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食品,以降低感染李斯特菌的風險,確保母嬰健康。據疾病管制署統計,截至5月11日,國內已累計59例李斯特菌確診案例,嘉義縣通報確診4例,其中3例為80歲以上長者,1例孕婦,顯示免疫力較弱的族群,較容易遭受感染。李斯特菌可在4°C低溫下生長,廣泛存在於泥土、污水、蔬菜和市售肉品中。主要透過食用污染食物感染,常見於加工肉品、未殺菌乳製品及冷藏即食食品,如生食蔬果或未充分加熱的食品。其潛伏期為3至70天,通常約為21天,感染者可能出現發燒、頭痛、頸部僵硬,甚至意識不清等症狀。孕婦若感染李斯特菌,則可能導致流產、死胎、早產,或引發新生兒侵襲性感染,風險不容忽視。衛生局長趙紋華特別提醒高風險族群包括孕婦、65歲以上長者、新生兒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如器官移植患者、癌症患者、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者、洗腎患者及糖尿病患者等),對感染的抵抗力較弱,應避免食用冷藏即食肉類加工品、剩菜及生菜沙拉等,食物應充分加熱,透過良好的飲食與個人衛生,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若有發燒、頭痛、噁心、腹瀉等症狀,應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