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enu
    What's Hot

    2025世壯運  選手四大好康全攻略   邀你一起為世壯運應援!

    2025 年 5 月 10 日

    知識玩中學 新北兒童安全嘉年華5千親子同歡

    2025 年 5 月 10 日

    共遊花園秘境共譜奇幻 新北河濱蝶戀季・初夏奇境開箱

    2025 年 5 月 10 日
    Facebook X (Twitter) Instagram YouTube
    • 廣告刊登
    • 合作提案
    Facebook Line
    是新聞網
    • 首頁
    • 焦點
    • 政治
    • 財經
    • 生活
    • 地方
      • 大台北地區
      • 宜蘭區
      • 桃竹苗區
      • 中彰投區
      • 雲嘉南區
      • 花東區
      • 高屏區
      • 離島
    • 健康
    • 房產
    • 宗教
    • 旅遊美食
    • 影音
    • 專欄
    • 市快
    是新聞網
    首頁 » 臺南市傳統匠師傳習計畫成果發表 泥作保存者呂新義薪火相傳
    雲嘉南區

    臺南市傳統匠師傳習計畫成果發表 泥作保存者呂新義薪火相傳

    屏東時報編採中心2025 年 3 月 30 日
    Facebook Twitter Line 電子信箱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e 電子信箱

    【記者吳玉惠/臺南報導】 為延續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培育新一代修復人才,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支持下,推動「第一期臺南市傳統匠師傳習計畫」,首發課程聚焦於古蹟與歷史建築修復中不可或缺的傳統技藝——「泥作」。本次特邀本市登錄文化資產保存技術「泥作(土水)」保存者呂新義,以市定古蹟西華堂右外護龍為實作學習場域,傳授珍貴的修復經驗。歷經近 300 小時的密集訓練,學員們3月29日齊聚西華堂,向外界展現學習成果。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陳濟民局長也親臨現場,見證這場技藝薪火相傳的重要時刻。

    ▲歷經300小時密集訓練,學員們展現學習成果。(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文化局代理局長林韋旭感謝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陳濟民局長親臨現場,見證這場技藝薪火相傳的重要時刻。(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第一期臺南市傳統匠師傳習計畫,首發課程「泥作」由本市登錄文化資產保存技術「泥作(土水)」保存者呂新義,傳授珍貴修復經驗。(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作為文化資產修復的關鍵工藝之一,泥作涵蓋多項技術,包括牆體砌築、牆面抹灰、洗石子、磨石子、灰泥線腳及磁磚裝修等,當中特別是抹灰、灰泥線腳與洗石子的施作技巧,考驗著技師的精準度與經驗累積。而本次擔任傳習實作之講師呂新義老師就是擅長泥作技術,施作技藝相當精湛。本次課程特別設立「實作組」與「記錄組」,前者著重於實際修復技能培養,涵蓋修復倫理法規、職業安全訓練,以及漢式土水作的術科課程,並教授砌養灰池、白灰壁施作、特殊抹刀製作與洗石子翻模技法;後者則針對文化資產修復紀錄者,透過工地現場觀察與紀錄訓練,使修復過程完整保存,並縮短過去匠師、工地主責人與建築師之間的資訊落差。這不僅提升了學員的專業素養,也為文化資產修復建立更完善的知識體系。
    ▲擔任傳習實作之講師呂新義老師擅長泥作技術,施作技藝相當精湛。(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本次課程特別設立「實作組」與「記錄組」,不僅提升了學員的專業素養,也為文化資產修復建立更完善的知識體系。(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計畫主持人、臺南應用科技大學陳宛宜老師表示,這次傳習計畫與以往不同,不再是單純讓學員「無中生有」製作白灰壁體,而是在既有建築物上進行「修復與施作」,使學員直接面對真實的修復挑戰。在實作過程中,學員須針對不同受損壁體進行檢測、剔除範圍界定,並根據壁體的含水率與未來維護需求,與呂新義師傅討論材料配比與修復方法。此外,由於施作場域為市定古蹟,修復方式需經審議委員審核,讓學員不僅學習技藝,更理解文化資產修復的嚴謹性與標準。這種高度實務導向的課程設計,使學員不只是學習傳統技術,更能在現場應變與決策,累積寶貴經驗。
    ▲計畫主持人、臺南應用科技大學陳宛宜老師:修復方式需經審議委員審核,讓學員不僅學習技藝,更理解文化資產修復的嚴謹性與標準。(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文化局代理局長林韋旭表示,文化資產的修復與保存,不僅關乎技術的延續,更關乎歷史與文化的傳承。本次「臺南市傳統匠師傳習計畫」不只是技藝學習的場域,更是一場文化使命的實踐。隨著課程圓滿結業,這群學員將成為文化資產修復的新生力量,肩負起守護歷史建築的重要責任。未來,透過更完善的傳習機制與培育計畫,臺南將持續深化文化資產修復技術,讓這座文化古都的歷史風貌得以延續,代代相傳。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代理局長林韋旭:將持續深化文化資產修復技術,讓這座文化古都的歷史風貌得以延續,代代相傳。(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泥作技術是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一環,此次計畫不僅成功培養新一代修復人才,更累積了寶貴的技術經驗與教學模式,未來將進一步開設「大木作」與「彩繪」傳習課程,並結合實地案場作為教學場域,透過不斷變化的修復現場,培養學員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文資處也計畫將課程中的各種案例與挑戰系統化整理,發展成教材,為台灣的文化資產修復建立更完善的培訓體系,確保這些珍貴技藝能夠持續傳承,並應用於未來的文資修復工程。
    ▲右起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陳濟民局長、臺南市登錄文化資產保存技術「泥作(土水)」保存者呂新義、成大建築張嘉祥教授;也是本次傳習計畫的審查指導委員、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代理局長林韋旭、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設計學院盧錦融院長。(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資料來源:https://pingtungtimes.com.tw/?p=307610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e 電子信箱
    編採中心

    優質推薦

    優質推薦

    優質推薦

    相關文章

    高師大反毒教育前進台東扎根 以行動傳遞品德力量成果豐碩

    2025 年 5 月 10 日By 編採中心

    臺灣海洋女力揮灑國際舞台!共織永續藍圖 三女性海洋首長連袂亮眼登場APEC

    2025 年 5 月 10 日By 編採中心

    【媽咪愛妳喲】 在地企業攜手路小同賀母親節

    2025 年 5 月 9 日By 編採中心
    百萬神知識
    復華00929
    豐存股
    豐存股 股利再投入
    我們在這裡
    • Facebook
    宅在台灣
    • 首頁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與免責同意書
    • 投書聲明
    • 廣告刊登
    • 合作提案

    希立媒體行銷有限公司   統編93649988

    上方輸入關鍵字並按下 Enter 來搜尋,或按 Esc 鍵取消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