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天氣轉熱蚊蟲多,毛孩也要拉起健康防線!驅蟲不只防癢,更能避開致命疾病,像是心絲蟲、壁蝨傳播的疾病等,都是潛在致命的風險,飼主務必掌握正確做法與時機。
狗狗的驅蟲主要分為「體內驅蟲」與「體外驅蟲」兩部分。體內驅蟲主要針對腸道寄生蟲(如蛔蟲、鉤蟲)及心絲蟲,而體外驅蟲則是防止跳蚤、壁蝨等外寄生蟲叮咬。兩者作用不同,缺一不可。特別是心絲蟲,一旦感染會影響心肺功能,甚至致命,需特別重視。

狗狗從2週齡起就可開始體內驅蟲,初期通常每2到4週一次,直到完成基礎疫苗後才會調整為每3個月一次。成犬建議持續每季定期驅蟲,並依照生活環境(是否常接觸其他狗狗或土壤)調整頻率。心絲蟲的預防則需每月服藥一次,且最好全年不間斷,尤其在台灣這樣溫暖潮濕的氣候,更是全年都有感染風險。
體外驅蟲通常以滴劑、噴劑、項圈或口服藥為主,建議每月使用一次。春夏季節跳蚤與壁蝨活躍時,應特別留意加強防護。如果家中有草地、經常帶狗狗去公園、山區,也建議全年定期驅蟲。部分藥物會因雨天、洗澡而影響效果,使用前最好詢問獸醫正確施用方式。
驅蟲藥不是「一種適用全部」,不同年齡、體重、生活環境的狗狗,需要的劑量與劑型都不同。幼犬與年長狗狗的用藥更要謹慎,避免產生副作用。選購前建議諮詢獸醫,並選擇合法且標示清楚的產品,不要自行從不明管道購買。

就算有定期驅蟲,飼主仍應定期帶狗狗檢查糞便或做心絲蟲快篩,確認是否有潛在感染。驅蟲是預防,而非治療,一旦真的感染,需要更複雜的處理,甚至住院或長期用藥,風險與成本都更高。
這篇文章 氣溫漸熱 毛孩防蟲不能等!一次看懂狗狗驅蟲方法與時間點 最早出現於 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