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花蓮慈濟醫院榮獲首屆「遠見ESG醫療永續獎」樂齡友善組「楷模獎」,院長林欣榮今(6)日受獎時強調,花蓮慈濟在證嚴法師帶領下,堅持以人為本,以更具有國際水準的專業和創新能力,守護東部鄉親的健康,這個榮譽是屬於每個走在醫療道路上的人,慈濟要讓世界持續看見臺灣的韌性!▲花蓮慈濟醫院長林欣榮(左)從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執行長王力行(左)接下「遠見ESG醫療永續獎」。(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下同)花蓮慈濟醫院以「職場即社區」為經營理念,推動樂齡友善、青銀共融,突破臺灣東區人口外流及醫療專業人才招募困難的困境,為東部醫療儲備人才庫,創造醫療與健康的續航力,在首屆「遠見ESG醫療永續獎」獲得樂齡友善組「楷模獎」肯定,成為宜花東三縣中唯一獲獎的醫療院所。這也代表臺灣東部唯一的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克服先天環境困難,以愛惜同仁以及守護東部偏遠醫療的責任感來經營,因而樂齡友善醫療永續,獲得共鳴。
▲慈濟醫院長林欣榮(中)偕同醫務祕書李毅(左二)、護理部主任鍾惠君(右二)、人力資源室主任劉曉諭(右一)和高專李宜芳參加第1屆「遠見ESG醫療永續獎」頒獎典禮。花蓮慈濟醫院是東部唯一的醫學中心,肩負偏遠急重難症的治療與國際醫療的責任。但因交通及天然地理位置,造成人口外流、招募醫療專業人才困難,花蓮慈院於十年前即有感於全球高齡化、勞動高齡化以及扶養比增加的趨勢,因而提前布署,開設「樂齡處方」以提升醫療永續發展。首先,自2011年起,提供同仁40歲以上每三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的免費高科技健檢,過去十年間已協助47位同仁及早發現癌症或重大疾病,並大多於疾病早期即被診斷治療,休養期間醫院提供20至100萬元不等的慰問金,安頓同仁身心家庭。此外,花蓮慈院有感於醫學專業必須累積,45歲以上是最具有豐富經驗與能力的族群,近五年聘任59名各領域高階人才至花蓮慈院;而醫院同仁的平均退休年齡只有58歲,退休原因多是為了「照顧家庭」。有感於此,花蓮慈院自2015年起開始推動「黃金人口計畫」,在家庭醫學科、職業醫學科、老年醫學科、職業安全室與人力資源室共同合作下,提供院內同仁日間托老與托幼,全人全齡照護、調整彈性工時並保障退休後回聘福祉,除了讓中高齡人口在職場續航,增進社會融入,進而以老中青三代混齡職場的方式促進經驗傳承與代際合作,青銀共融不但讓醫療專業得以累積傳承精益求精,更展現醫院以人為本的溫度。而院方也有感於原住民同仁超過20%,推動智慧醫療擴及同仁家族及社區,以6種原住民母語建構衛教平臺,以口說護理記錄協助護理師與病人對話,以科技輔助共創樂齡健康圈,同步提升東部健康與壽命。花蓮慈院成功推動「樂齡友善」後,也以「東岸共好」的精神經驗分享,近五年服務企業持續成長2.3倍,更將樂齡醫療透過企業臨場健康服務,協助宜花東企業健康管理,並紛紛仿效花蓮慈院的成功經驗。在多代共融青銀傳承下,花蓮慈院同仁平均年資、年齡穩定成長,更以此推動醫療永續,為花東地區儲存醫療人才庫,結合並支援東區17家醫療院所共同守護東部民眾的生命健康,將原低於全國標準的花東平均壽命提高0.45歲,而到花東就醫的人口則提升13.5%。已邁入第21屆的《遠見》ESG企業永續獎,今年擴大倡議範疇,創立第一屆「ESG醫療永續獎」。首屆共有36家醫院、83件方案報名,經過兩階段審查,最終評選出26件得獎者,將落實ESG永續精神延伸到醫療院所,為台灣永續發展全新里程。而花蓮慈院雖位處花東邊陲,少子化與高齡化的人口海嘯首當其衝,然觀察出勞動人口每天有近七成時間在職場中,「職場即社區」,所以從職場環境開始經營,讓樂齡人口成為重要勞動力,青銀雙贏,也為醫療永續,因而獲得「樂齡友善組—楷模獎」,也是首屆唯一獲獎的東部醫療機構。林欣榮指出,自己就是「黃金人口」的代表,行醫40年、年屆70,雖然對惡性腦瘤和巴金森氏症治療都是專業,現今仍不斷地持續創新研發新的療法和醫材;在醫界像自己這樣的人才很多,都是台灣東部的資源。花蓮慈院強調,這些人經時間的淬煉和知識的積累,富有愛心和耐心,成為指導年輕一代的老師,進而傳承專業和經驗,就能達到繼續為地方培育人才,醫療永續發展的理想。而理想的職場,就是讓同仁能感到歸屬、實現並超越自我,達到「友善、兼容、共好」的新(心)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