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保泰/高雄報導] 根尖囊腫是因為牙髓腔內部遭細菌入侵,導致牙根尖周圍組織感染而形成,宛如口腔內的未爆彈。31歲的唐小姐,因下顎第二大臼齒蛀牙及根尖囊腫需拔牙,傳統治療是透過「人工植體」植入缺牙處,但經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下稱高醫)牙髓病科李惠娜主治醫師和口腔外科陳裕豐主治醫師跨團隊的專業評估後,決定進行「自體牙移植」手術,應用導航系統搭配3D列印技術與顯微鏡,將左上智齒移植到缺牙處,移植後復原狀況良好,皆能正常進食,唐小姐也不時與親友分享這項新技術帶來的好處,唐小姐說,沒想到可以把原本以為無用的智齒移植過來,現在吃東西都很安心,沒有異物感。▲最後,高醫牙髓病科李惠娜主治醫師也提醒民眾,當口內有缺牙的情形時,若有自體牙移植的需求,可請牙醫師評估智齒是否適合作為移植牙齒的來源。並非所有智齒都適合保留,若智齒生長位置適當且健康,可能成為未來移植的選項;但若因空間不足、清潔困難或引發牙周問題,仍應考慮拔除。透過定期口腔檢查,民眾可以及早規劃,為牙齒健康多一層保障。(圖/記者蔡保泰)高醫牙科部專科醫師團隊齊全,透過牙髓病科與口腔外科跨科合作,案例量豐富,結合導航系統、3D列印模型和手術用顯微鏡等尖端技術,精確定位自體牙移植位置,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搭配後續完善的根管治療提升成功率,提供民眾更高品質的療程與舒適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