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面對中國智慧手機市占下滑與在地品牌競爭加劇,蘋果23日再度針對中國地區推出「舊換新」促銷方案,試圖藉由調升iPhone多款機型的回收價格,刺激換機需求並提升銷售。
根據蘋果官網更新資訊,iPhone 15 Pro Max的最高回收價自5,625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5,200元)上調至5,700元(約新台幣25,500元),而iPhone 15 Pro的舊換新價格也從4,725元調升至4,750元,其他機型也有不同程度的調整。
雖然這次上調幅度不大,但蘋果持續釋出「救市」訊號引發市場關注。根據研究機構Canalys統計,2025年第一季,蘋果在中國的出貨量年減8%,市占率也從15%下滑至13%;另外在香港、台灣等地的整體營收,也開始出現年減趨勢。
根據《CNBC》專題報導,儘管蘋果近年逐步推動供應鏈「去中化」,目前仍有約90%的iPhone在中國組裝,但蘋果計劃在未來數年內,將25%的iPhone生產轉移至印度,藉此分散地緣政治風險;然而,印度若要取代中國成為電子製造重鎮,仍面臨許多挑戰,包括生產效率、基礎建設與供應鏈完整性。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本月再度對此發表看法,公開表示「不希望蘋果把產線移往印度,而是應該回到美國本土製造」。儘管目前多數美對中關稅獲得暫緩,但關於晶片與電子元件是否面臨額外加徵仍不確定,這也讓蘋果供應鏈布局的變數向上攀升。
蘋果在中國的最大挑戰來自小米與華為。小米於本週推出Xiaomi 15S Pro旗艦機,首度搭載自研晶片,展現技術自主實力。該公司更承諾十年內投入近70億美元研發晶片,明確對準蘋果與華為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美銀證券(Bank of America)估算,若蘋果將最終組裝轉回美國本土,每支iPhone成本將增加約25%,主因在於美國勞工成本高昂。以iPhone 16 Pro Max為例,基本款售價約1,199美元,加上部分州稅約125美元,若改在美國本土組裝,恐增加多達160美元的製造成本,屆時有可能將轉嫁消費者。
不過,美銀分析師Wamsi Mohan也強調,若美國願對部分零組件或次組裝產品提供關稅豁免,技術上雖有可行性,但整體供應鏈重塑仍需數年,不太可能在短期內一次到位,除非關稅政策明確且持久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