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秀貝/花蓮報導】
2024年4月3日,一場規模7.1的強震撼動花蓮縣秀林鄉,山崩地裂、道路中斷、部落經濟重創,留下深刻的創傷與挑戰。然而,在災難過後,秀林的族人選擇堅強面對,以雙手重建家園,用文化撫平傷痕。

由秀林鄉公所策劃拍攝的紀錄片《天崩下的部落—那天以後》,歷時一年完成,忠實記錄族人在震後的重建歷程與文化延續的努力。並於5月20日下午2時於花蓮市福容大飯店2樓A廳舉行花蓮場首映會,新聞記者媒體與眾多村民共同見證。

紀錄片主軸交織兩條故事線,一方面紀錄公所與族人在災後基礎建設修復、部落經濟重建上的努力;另一方面則回溯太魯閣族的歷史與遷徙,展現族人如何從祖先的智慧與信仰中,找回重新出發的力量。即便0403震災重創了家園,卻無法摧毀深植於心的文化記憶。

影片鏡頭帶領觀眾深入秀林各部落,從最北端的和平村與和平部落、富世村洛韶與西寶、大同與大禮,到最南端的文蘭村、文蘭與重光部落。每一段路、每一雙手,都寫下族人面對災難、重建家園的堅毅與不屈,也反映出族人與山之間的關係——從觀光、農業、防災韌性,到整體產業轉型,秀林鄉正在重新摸索未來的轉型方向。

「0403不是終點,而是一段重建的起點。」
秀林鄉王玫瑰鄉長表示:「我們希望透過這部影片,讓外界更了解秀林目前的處境與努力,也讓族人之間彼此看見,我們並不孤單,而是肩並肩走在重建之路上,堅持、前行。」

首映會當天,亦安排多場具太魯閣族文化特色的音樂與舞蹈表演,讓觀眾在觀影之餘,親身感受族群文化的魅力與深度。秀林鄉王玫瑰鄉長表示:「這部紀錄片,是我們給自己的鼓勵,也是送給全台灣的一份力量。我們希望透過這部作品,讓更多人看見在災難之後,部落如何重新站起,文化如何照亮前路。」

《天崩下的部落—那天以後》不僅是一部關於災難的紀錄,更是一段族人與土地間的生命對話,一曲關於韌性、文化與希望的溫柔訴說。誠摯邀請社會各界走進這片土地的心跳,感受災後重生的勇氣與溫度。